首页

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0年10月31日,第一期“非洲边界与跨境民族研究”工作坊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是为了推进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非洲之角”国家边界与跨境民族档案文献的整理、译介研究》的研究工作,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施琳教授召集并主持,以线上和线下同步方式开展。

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社科院西亚非洲所朱伟东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关培凤教授特别为工作坊提供了线上咨询和书面建议,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多个院校的近20位课题组成员,通过线上分享与现场发言的形式进行了热烈研讨。

工作坊分为非洲研究专家咨询、边界研究进展汇报,以及中期检查工作部署三个板块。在专家咨询环节,李安山教授指出应准确界定“非洲之角”、边界和跨境民族等课题研究中的关键概念,区分硬性边界和柔性边界特点,全面分析殖民历史的复杂影响和非洲国家倡导以协调/调解方式处理边界问题的原则,同时在史料使用方面则需对多份材料和立场迥异的观点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朱伟东研究员从国际法与非洲边界争端等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概要阐释了国际法中的领土概念、领土争端类型和解决方式,以及导致非洲领土争端频发的原因和非洲国家处理这些争端时秉持的原则、采取的办法和效果等,并推荐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非洲法律研究成果;关培凤教授此次因时间重合原因难以进行线上发言,但她系统梳理了自己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洲边界和领土争端解决模式研究》以及冷门绝学边境课题研究的亲身体会和经验总结,从方法论的角度为课题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书面建议。

听取咨询专家的建议之后,课题组围绕边界研究进展和中期检查工作部署进行了内部研讨,全面检视了一年来“非洲之角”三条边界的研究进展,各小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资料收集清单、档案文献翻译文本,以及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大家交流了研究心得,核对各组档案文献重合与缺失部分,讨论了文献翻译中的难点,以及中期报告写作内容和编撰体例等问题。施琳教授总结了本期工作坊的主要成果,布置了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重点与进度安排。参与工作坊的师生们表示收获很大,特别是进一步明晰了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于推进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后续课题组还将邀请民族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开展咨询,广开思路,力争将非洲边境和跨境民族研究提升至新层次。

(《“非洲之角”国家边界与跨境民族档案文献的整理、译介研究》课题组供稿)

上一篇: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两名院友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下一篇:中以“一带一路”论坛之三“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