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文博系

首页 > 考古文博系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第一届奇台历史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在新疆奇台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7-17   作者:考古文博系   编辑:考古文博系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主要包括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并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7月12日至15日在新疆考察时提出的深入开展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3年7月6日至7月10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指导,奇台县委宣传部、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边疆考古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主办,奇台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奇台唐朝墩古城考古队、奇台博物馆承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第一届奇台历史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在新疆奇台县迎宾馆召开。

此次座谈会涵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国内15家考古文博机构与科研院所,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15所高校,共80余人参会,提交摘要38篇。《光明日报》、《新疆日报》等多家媒体参会并作出相关报道。


开幕式现场


7月7日上午9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第一届奇台历史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开幕式在奇台县迎宾馆举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宗教研究室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丛德新先生主持开幕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政协党组副书记、政协主席姜斌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副厅长张勇东先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魏坚先生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政协党组副书记、政协主席姜斌先生表示,奇台县作为天山北麓的丝路重镇,素有“金奇台、旱码头”之称,特别是近年来石城子遗址和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历程的历史缩影。我们将在考古工作上下功夫,把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更加扎实的学术基础。王巍先生表示,此次会议的举办恰逢其时,这对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五个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副厅长张勇东先生表示,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文化遗产发掘好、保护好、传承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新疆故事,让新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文化润疆”的重要抓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中央民族大学魏坚先生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并表示唐朝墩古城遗址和石城子遗址的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各文化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研究和阐释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和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丛德新先生主持开幕式

姜斌先生致辞

王巍先生视频致辞

张勇东先生致辞

魏坚先生致辞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五位学者为本次研讨会进行了主题报告,由朱泓教授与李文瑛研究员主持。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魏坚先生做《中西文化的交汇——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启示》的主题发言,对近年来唐朝墩古城的发掘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唐朝墩古城浴场遗址、佛寺遗址和景教寺院出土的生活器具和精美壁画,反映出中西文化在丝绸之路新北道的传播、交流与融合,印证了新疆地区唐至元代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多文化兼容的历史事实,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生动而坚实的实物材料。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做《从景教东渐看奇台唐朝墩景教寺院的地位》的主题发言,认为唐朝墩古城遗址所发现的景教寺院很可能是附属于北庭主教区的一个分支教堂。与此同时,唐朝墩古城遗址发现的景教寺院遗址可能也具有隐修的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郭物研究员做《从北庭体系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逻辑》主题发言,认为北庭体系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西北边疆形成过程的一段缩影,就具体的人物而言,既有古代在西域绿洲和草原生活的各族群,也有来自中原各地的人群,在长达800年的时间长河中,共同守护和建设西域,形成了中古时代“中华民族”在西域的深度认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胡兴军研究馆员做《唐代烽堠运行初探——以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为中心》主题发言,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介绍,并指出,遗址出土文书表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沙堆烽故址,是为了防备吐蕃偷袭焉耆镇而在“楼兰路”沿途修筑的军事预警设施。中山大学郑君雷教授做《边疆考古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中的意义》主题发言,从宏观的角度对边疆考古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意义作出阐释,认为边疆考古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及族群集团、学术视野、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可以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学说。


朱泓先生、李文瑛女士主持主题发言

魏坚先生做主题报告

荣新江先生做主题报告

郭物先生做主题报告

胡兴军先生做主题报告

郑君雷先生做主题报告

与会学者合影留念


7月7日下午至7月8日上午,26位学者以“发现与研究”、“军事与文化”、“互动与交流”与“宗教与艺术”四个方面,分两个会场进行研讨,内容涉及唐朝墩古城遗址和天山南北的考古遗存等诸多方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肖小勇教授参加并主持第二分会场的“宗教与艺术”的研讨,并认为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交流中,宗教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新疆境内宗教遗存进行系统、科学的考古工作,厘清新疆历史上宗教发展的基本面貌,对阐释新疆历史上多宗教并存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意义。


肖小勇先生主持第二分会场“宗教与艺术”研讨会

马健先生发言

田小红女士发言

丛德新先生发言

牛汝极先生发言

任冠先生发言


7月8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丛德新研究员主持闭幕式,三位与会专家做学术总结。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谈到了这次会议的新资料、新方法等四个特点;新疆师范大学牛汝极教授表达了聆听此次会议的感受和启发,并由此提出相关学术发现和建议;中央民族大学魏坚教授总结发言,经过两天紧张热烈的研讨,会议取得令人满意的学术成果。唐朝墩古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再现了汉唐以来新疆地区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多文化兼容的历史事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真实写照。此次会议的学术报告多层次、全方位的阐释了唐朝墩古城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新疆历史文化以及边疆考古的多重价值。最后,魏坚教授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学者、领导、会务人员以及相关媒体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与会期间,学者们在主办单位组织下参观了唐朝墩古城遗址、奇台博物馆、石城子遗址和北庭故城遗址。


与会学者参观唐朝墩古城佛寺遗址

与会学者参观唐朝墩古城景教寺院遗址

与会学者参观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


与会学者参观北庭故城遗址合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第一届奇台历史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的召开,为深入挖掘唐朝墩古城遗址和石城子遗址的文化内涵,推动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古研究,促进以考古实证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这也是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具体体现。同时,与会专家期待在对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成果学术研究更加深入的基础上,举办更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影响力。


撰稿人:潘晓暾

  审核人:魏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