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资队伍

学院风采

巫达

发布时间:2019-10-13   作者:   编辑:谭广宁

 

个人简介

1967年4月生,四川省甘洛县人,彝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人类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宝钢优秀教师奖、德国马普宗教与族群多样性研究所访问教授、客座研究员、资深研究合作伙伴

 

教育经历

1985年9月-1989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学士

1998年9月-2000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硕士

2000年8月-2004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9年9月-2008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语言研究室和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工作。期间:

1998年9月-2004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攻读人类学硕士、博士学位

2005年1月-2007年2月,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博士后研究员

2007年3月-2007年9月,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持澳大利亚教育部2006年度毅进澳大利亚长江学者奖Endeavour Australia Cheung Kong Awards)

2008年-2012年,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文学院族群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11月20日至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6月24日至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

2017年6月—至今,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所长

2020年7月—至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

 

学术研究

研究项目

1.2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专项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中国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研究》,主持人

2.2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理论创新和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主持人

3.201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软实力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持人

4.2009-2012 《当代中国大都市的族群与社会认同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5.2009-201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人身份认同建构研究》,2009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主持人

6.2006-2007 《彝语动词形态学研究》,澳大利亚教育部2006年度毅进澳大利亚长江学者Endeavour Australia Cheung Kong Awards,主持人



专著

1.巫达主编:《感官、记忆与认同:感官人类学文集》。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

2.巫达:《族群性与族群认同建构:四川尔苏人的个案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

3.巫达:《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以凉山彝族为例》。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

4.巫达:《彝语语法》(诺苏话)。与陈康合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译著

陈志明著:《迁徙、家乡与认同:文化比较视野下的海外华人研究》(与段颖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论文


论文

1.巫达. 2021. “方言土语变迁与族群边界消融———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2.巫达.2019. “感觉、文化与族群边界:感官人类学的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11期。

3.巫达. 2019.“凉山彝语的话题及其标记”,《汉藏语学报》第11期,第30-44页。戴庆厦、Randy J. LaPolla(罗仁地)主编,商务印书馆,20195月。

4.巫达.2018. “人类学视角下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年第1期。

5.巫达.2017,“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民族研究》2017年第2期。

6.巫达.2017.“从诓鬼的烧肉到宴客的烧烤——彝族饮食文化的同质化和异质化过程的人类学阐释”,载《西北民族研究》 2017年第1期。

7.巫达.2017. “古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族群互动与融合,载《藏羌彝走廊研究》(第1辑),20179月创刊号。

8.巫达.2016.“从中德合作研究看人类学的国际视野”,载《文汇报》“文汇学人”2016520日。

9.巫达. 2015. “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以四川尔苏人为例”,《民族艺术研究》第5期。

10.WU Da. 2015. “Three Tongues and Two Identities: A Case Study of Ersu Ethnic Identities in Sichuan, China”, Cultural Diversity in China 2015 (1): 44–67.

11.巫达. 2014.“宗族观念与族群认同:以四川藏族尔苏人为例”,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第4期。

12.巫达. 2012,“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研究路径”,《民族学刊》第6期。

13.巫达.2012,“社会人类学的都市族群研究”,《民族学刊》第1期。

14.巫达.2011,“族群互动与生存性智慧:以凉山彝族为例”,《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15.巫达.2011”Ethnic Groups and Migration in Shanghai”, Canadian Diversity, pp.17-21.

16.巫达.2011,“荞麦、全球化与彝族文化再生产”,《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17.巫达.2010 “论大都市人的族群意识:以上海人个案为例,《思想战线》第3期。

18.巫达.2009 “凉山彝语动词的分类及其标记,《民族语文》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7期全文收录。

19.巫达.2009 “关于ethnogenesis一词的理解与翻译,《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巫达.2006 “理性选择与族群内心情感:中国四川尔苏人族群认同的个案研究。《台湾人类学刊》第4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