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是实证中华文明特性、文化精髓的重要性学科,通过实物资料丰富和充实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明晰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实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市延庆区古崖居遗址群的分布情况,探知崖居洞穴的功能以及作用等问题,2023年11月11至12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与延庆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察队,对延庆崖居遗址开展了为期2天的考古调查。中央民族大学魏坚教授,博士研究生郑玉、李新龙,硕士研究生刘昕然、吴寒,延庆区博物馆馆长于海宽,馆员刘美芳、蒋新宇参与了此次调查活动。
延庆崖居遗址是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遗存之一,是反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演变脉络的实物佐证。1984年北京市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延庆区分布多处洞窟遗址,营造形式均为依托山体,人工开凿于山崖岩壁之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延庆县西北部张山营镇所属的北山沟谷中,有东门营村洞沟、姚家营村烂洞沟、水峪村狐狈沟、佛峪口水库七孔洞、大庄科村焦家洞、烂角沟村朝阳洞、松山林场八仙洞,以及郭家洞和千家洞等几处遗址。其中,延庆地区的崖居洞窟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分布在延庆县西北部张山营镇所属的北山沟谷中。1991年和1997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延庆县文物管理所曾经对规模最大的东门营洞沟遗址进行过二次调查和发掘。1997年在发掘工程结束后,还对其他几处距离较近的遗址做了短期调查。本次考古调查线路设计为狐狈沟崖居遗址—姚家营崖居遗址—焦家洞崖居遗址。
图一 于海宽馆长带领考察队攀岩上行
图二 道路两侧荆棘遍布
11月11日,在于海宽馆长的带领下考察队抵达了本次行程的第一站——狐狈沟。此间道路遍布碎石、落叶深积,荆棘丛生。从沟口向北一直攀爬约50分钟,穿过一处狭窄的山口后,便进入到了崖居遗址所在区域(图三)。经调查,该处遗址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海拔略低,发现有三个石室(图四)。其中两个位于山口东侧的南壁之上,另一个位于东壁之上,南壁与东壁之间有一狭窄通道被石块垒砌堵死(图五),使得两处石室隔道相望。此布局坐落于整个遗址的前方,应具有瞭望性质。而后考察队继续朝遗址内部行进,在利用绳索攀上沟掌部后(图六),于东侧崖壁之上发现了分三部分散落分布、凿刻而成的石室,粗略统计大约20多间(图七)。石室下方往往凿有成排的柱洞,应该是为修筑通行的栈道。
图三 考察队抵达山口
图四 具有瞭望性质的石室
图五 南壁与东壁之间的狭窄通道被石块垒砌
图六 魏坚教授深入遗址内部
图七 魏坚教授指导考察队员
11日下午,出狐狈沟后向西行,再往北进入姚家营沟,沟向略偏西北约30度,道路可行车,两侧种植的松林茂密。姚家营沟崖居遗址的布局不同于狐狈沟,是为一个整体,在北偏东约70度的东侧山崖上开凿有约30余处石室,方式同于狐狈沟。队员们选择了靠近崖壁底部的一处石室进行调查测量,发现该石室内部除没有炕箱、烟道和灶台外,构筑形式同于“古崖居”。
图八 调查队员抵达姚家营遗址山下
图九 配合崖居内队员测量数据
图十 姚家营崖居遗址
图十一 第一天考察结束后队员合影
11月12日,出发到焦家洞崖居遗址考察,该崖居遗址位置偏僻,处于深山,为便于遗址调查找到该地向导引路前行。早晨山间清冷,队员们一路沿着崎岖山间小道蜿蜒前行。早前道路已被植被掩盖,只能踩踏枯叶前行。道路坡度较大,两侧灌木茂密。
图十二 考察队员沿坡道在林间前行
图十三 考察队员抵达山巅俯瞰周边
前行约2公里的山间小道后,到了海拔1200余米的顶峰,崖居遗址遥遥可望,南下沟掌,可见西侧“迎客松”下崖壁上的几处石室遗存。
图十四 焦家洞崖居所在崖壁
为便于收集古崖居数据和力求数据完善可靠,调查队员分为两队,一队负责南侧崖居遗址的拍照,测绘等数据收集,另一队攀上至北侧崖居遗址采集数据,南侧崖居遗址分为上中下三层,形制较为典型。石室相较于北侧崖居宽大,门道处留有门坎和门栓。主室呈曲尺形,东西进深近5米,南侧还有一个下层居室,南北长约2.7米,主室顶部留有两个上下的方口通道,通向上层居室,上层居室也是曲尺形,主室与上层居室之间隔层厚约70厘米。上中下三层居室内都在东侧留有窗口,北侧崖居规模较小,一层,无窗,居室呈曲尺形,南北长约5.4米,东西进深2.45米,北侧有约0.4米高的台地,形成一处空间,此处东西间距约1米,南北长约0.9米,距离居室顶部高1.35米。
图十五 南侧居室中层
整个调查过程中,魏坚教授亲自示范,为队员解疑答惑。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力协作、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本次遗址调查的所有任务。
图十五 魏坚教授指导同学们完成遗址数据测绘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从焦家洞崖居遗址下山至车辆停泊点的过程可谓是十分惊心动魄。全体队员们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从南坡的山沟处缓慢向下行进,由于坡高土滑,摔跤和打滑一路随行,而道路上布满的枯叶和碎石又给原本就无法保持平衡的队员增添一分难度。在向导和于馆长的前后照应以及队员之间的相互扶持下,整个考察团步行2.75公里,终于安全抵达山下据点。至此,为期两日的考古调查工作圆满完成。
图十六 考察结束后队员返回途中
本次延庆古崖居调查全面系统的了解了该区域崖居的分布情况、形制等情况,为后续断定该类崖居遗址的功用、性质等奠定了基础,对探讨崖居在中华文明特性、面貌形成中的历史作用意义重大。
撰稿人:延庆考察组
审阅人:魏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