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14时30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中央民族大学大礼堂隆重举行。
学院院长关凯、党委书记胡华征,副院长薛寒冰、杨须爱、张敏,民族学系主任良警宇、社会学系主任秦广强、考古文博系副主任朱萍,教授委员会委员杨菊华、肖小勇,以及毕业班班主任、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校友代表、毕业生亲属齐聚大礼堂,共同见证同学们迈向人生新篇章的重要时刻。典礼由胡华征主持。
国歌奏响,全体肃立,仪式在庄严的歌声中启幕。



杨须爱、薛寒冰分别宣读了2025年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核结果。张敏宣布了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学生、优秀学位论文获奖学生名单。




毕业生代表和获奖代表上台领取证书。

2025年,我院分别有164名本科生、2名第二学士学位本科生、1名辅修本科生,237名硕士研究生、48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顺利毕业。其中,25名毕业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48名毕业生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优秀毕业生;62名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5名本科生和10名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2025年优秀学位论文。
毕业本科生代表民族学专业廖静怡、硕士生代表民族学专业张城和博士生代表社会学专业刘继文先后进行了发言。

廖静怡表示,大学四年里,学院系统扎实的课程体系,让她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成长,学会了保持理性的洞察力,同时心怀人间烟火的共情力,她认为这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她由衷感谢老师们在课堂上为她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在田野实践中指引方向,并号召同学们将理想播撒四方,在各自的星辰大海中勇毅前行,服务社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书写属于民社人的荣光。


张城在发言中说,母校的馈赠远不止于一纸文凭,成长的动力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严谨的学术训练,老师们的悉心引领让同学们得以系统研读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经典,体察纷繁万象;二是宝贵的精神滋养,赋予同学们直面人生的勇气。他给毕业生送上诚挚的祝福,愿同学们踏上各自崭新的人生征途时,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传承母校赋予的品德与智慧,在时代的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璀璨华章,不负此生,不负时代!


刘继文从自己的田野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对于乡村发展的认识,以及逐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心路历程。他号召同学们要珍视自己身边的好友,重视这一段美好的经历。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共赴美好明天!


2003级民族学本科生、2007级民族学硕士生,现民生期货有限公司行政人力部总经理常琛作为院友代表发言。她深情追忆了在学院的求学生活,并向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宝贵建议:既要保持批判思维,对社会保持敏锐洞察;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韧性,不断提升理解与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最后,常琛向全体毕业生献上美好祝福,祝愿母校发展蒸蒸日上。


教师代表杨菊华深情回顾了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成长历程,感谢他们赋予教师职业的活力。面对人类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深刻变迁与挑战,她殷切期望毕业生们秉持“社会学的想象力”,勇敢探索时代星辰大海,于细微处洞察宏阔历史。嘱托毕业生们要在人生逆旅中淬炼意志,践行“修己安人、兼济天下”的情怀与民大“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精神,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值。


关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大学毕业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获取完美成绩,而在于对自我成就的承认,这份认可无需外界标尺,它源于人格的完善与精神的丰盈。知识没有边界,其价值远超实用范畴,民社院教我们洞察的,恰是这些被功利世界忽略的“无用”真理,它们构筑精神世界的星辰,连接人与人的心灵沟壑。祝愿同学们怀家国之情,秉青云之志,以社会学人的锐眼洞察时代,以民大人的坚韧直面挑战。此去星辰大海,母校静候华章!


学位授予环节,在主席台就座的导师代表为2025届毕业生授予学位证书、拨穗正冠并合影留念。







鹏北海,凤朝阳,携书剑,赴沧浪。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谨以灼灼心语相赠2025届全体毕业生:愿你们乘时代长风,破万里层云,以田野为纸,以社会为墨,续写“美美与共”的文明篇章;立复兴潮头,铸团结魂魄,用脚步丈量山河,用热忱温暖烟火人间!毕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