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资队伍

学院风采

民族学系

杨筑慧

发布时间:2019-10-03   作者:   编辑:谭广宁

个人简历

贵州榕江人,侗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人口学会成员。主要从事中国南方民族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主要讲授中国民族志、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民族学调查方法等课程。荣获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入选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教育经历

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学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年-1995年,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从事民族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1998年至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工作

 

 

学术研究

专著

1、《各民族共创中华》(西南卷中册),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8月。

2、《中国西南民族生育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3、《传统与现代: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4、《宋蜀华评传》,民族出版社,2009年。

5、《中国侗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

6、《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侗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5年8月。

7、《侗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学术论文

1.《妇女外流与西南民族婚姻习俗的变迁》,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2.《橡胶种植与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文化的变迁---以景洪市勐罕镇为例》,《民族研究》,2010年第5期。

3.《道路建设与环境变迁—以车寨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4.《清末民初对西双版纳的开发》,《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5.《糯:一个研究中国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视角》,载《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

6.《侗族传统社会教育内涵及其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共生关系初探》,《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7.《侗族通婚圈的历史变迁---以贵州榕江车寨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8.《牛:一个研究西南民族社会文化的视角》,《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

9.《侗族糯稻种植的历史变迁—以黔东南黎、榕、从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10.《侗族通婚圈的历史变迁---以贵州榕江车寨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1.《水井与自来水:一项基于侗族日常生活的人类学考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12.《西双版纳傣族糯稻种植的历史变迁》,《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

13.《糯的神性与象征性:以西南民族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14.《南方少数民族传统稻作农耕及其生态意涵初探》,《农业考古》,2017年第6期。

15.《摘禾刀:一项关于西南民族糯稻收割工具的历史文化钩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16.《异味与佳肴:瘪的话语建构与象征意义》,《民族学刊》,2019年第1期。

17.《西南边地生态环境变迁管窥:基于大象的视角》,《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年第3期。

18.《乡村社会生活逻辑与价值:基于一个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变迁的观察》,《广西民族研究》,2019年第4期。

19.《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垃圾分类与反思》,《社会发展研究》,2020年第1期。

20.《糯:民族社会文化构建与文明交流互鉴之视窗》,《光明日报》2021-2-10,第11版理论版。

21.《穿越时空的收割工具—禾剪》,《农业考古》,2021年第3期。

22.《文明与互鉴: “糯稻文化圈” 及其变迁管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