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 >> 学生会 >> 正文

为助力各学段、各年级、各专业学生有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7月6日,我院举办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行前课程。课程围绕政策解读、调研方法指导、安全防护培训、案例研讨等内容展开指导,不仅帮助广大实践学子明确实践方向、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更为全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动邀请刘东旭老师主讲,2023级本科优秀团队成员代表李梓玮,2022级本科优秀团队成员代表海沙尔·买买提江参与分享。院团委科创中心喻满主持。

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我院共有134个团队,其中:市级备案项目17个,校级重点项目2个,“一院一品”重点项目3个,院级立项项目112个。依托“校级重点项目—院级特色项目—常规实践项目”三级联动体系,充分发挥学院暑期专业实习平台优势,系统整合各系师资力量,组建跨学科指导团队,将本科生田野专业实习、研究生“知行田野:探寻共有精神家园‘揭榜挂帅’专项课题”等科研教学资源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构建“科研-教学-实践”贯通机制,既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又有效彰显我院专业学科特色辨识度,显著扩大参与覆盖面。

喻满详细介绍了暑期社会实践各专题项目内容、日程安排以及实践要求帮助同学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解读了解社会实践的具体阶段的内容任务与注意事项。


刘东旭老师围绕社会实践总体原则、田野准备要点及基本研究方法,系统讲解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关键要点与实施规范。他重点阐释了观察法、访谈法、抽样法、系谱法等八种核心田野调查方法,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实操演示,为同学们的实践设计提供了多元研究视角与创新思路,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策划能力,为即将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注入了专业底气与行动信心。

海沙尔·买买提江优秀社会实践作品支配与动摇:关于江西新余“八仙抬棺”葬仪中“仪式—秩序”关系的思考》为实例,分享了质性研究的实践方法论。他提炼出“共情是深度访谈的起点”这一核心经验,启示同学们社会实践应始终秉持“尊重为先、情感共鸣”的伦理准则,将研究对象的情感体验与文化尊严置于首位。

李梓玮向同学们分享了其获奖团队实践项目《“新韵古茶·云岭共创”——赴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社会实践报告》。他结合项目实战经验,强调了实践筹备阶段需提前与调研地单位建立深度沟通机制,明确实践周期、访谈安排等核心时间节点,并同步提交详细行程方案;还从安全保障维度建议,需系统制定包含天气突变、交通受阻、健康突发等场景的应急预案,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即将开启的暑期社会实践中,相信广大民社学子将以本次分享的实践智慧为指引,持续深化“问题导向、田野扎根、团队协作”的实践品格,用脚踏实地的调研足迹、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与包容开放的人文情怀,在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中书写青春答卷。


下一篇: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召开第三十六次团员代表大会、第四十次学生代表大会和第二十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