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院春季发展党员工作自3月10日启动,工作一直稳步推进,共有59名学员参加了中央民族大学第11期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并于4月17日完成培训任务,全员顺利结业。
4月17日下午三点,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采用微信会议的形式开展“第11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民社学院组长恳谈会”。会议由民社院党团与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李依霖老师主持,4名党员发展对象小组组长段丹天、赵蕴博、郭祯臻和刘继文参加了会议。

|
第一组:组长段丹天,组员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人,本科生8人。 |

|
第二组:组长赵蕴博,组员15人,全部为16-18级本科生。 |

|
第三组:组长郭祯臻,组员15人,其中本科生3人,硕士生8人,博士生4人。 |

|
第四组:组长刘继文,组员14名,2018级硕士4名,2019级硕士10名。 |
各小组成员于3月30日通过welink观看了开班仪式的直播,随后完成了1080小时的线上课程学习、线上主题研讨会,撰写思想汇报、结业考试等全部培训内容。期间,邀请李依霖老师和张宗友老师参加并指导了小组研讨。本次恳谈会围绕以下议题展开。
Q:你认为培训有什么效果,你有什么收获?
段丹天:我认为此次培训有三大意义:一是对党的相关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二是小组成员在交流分享中互相学习,收获颇多:三是这次培训引导我们“由知到行”,很多同学参与了家乡抗疫实践。
赵蕴博:发展对象经过了一年的考察期,应该比积极分子在政治上要更坚定,思想上要更深入,行动上要更积极。
郭祯臻:发展对象培训是党组织对学员更严格的教育与考核,帮助参训学员从入党动机、党性修养等方面重新审视自己。
刘继文:只有通过培训学习,增强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锤炼党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Q:作为组长,你们组的特色是什么呢?
段丹天: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组就是“讲好青年故事,展现青年担当”。
我们组学员围绕“身边抗疫故事展开”。
赵蕴博:我们第二组的特色是责任感强烈、行动力突出。小组15人中有5位同学都从疫情开始至今一直担任社区防疫志愿者工作。
郭祯臻:第三组的同学特别善于从生活中观察领悟。我们通过图片、ppt等多种形式分享身边的战疫故事。
刘继文:我们组的同学是社会学和社工专业,更倾向于在实际生活中融入专业视角,用亲身经历来讲述自己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和感受。如袁玮彤同学,在疫情期间奔赴在社区第一线,无论是防疫宣传还是卡口执勤都尽职尽责。
Q:培训结束了,你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期许吗?
段丹天:我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努力,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赵蕴博:我希望我能保持现在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增强自身能力,未来更好地报效国家。
郭祯臻:我的期许是对所有学员的:希望我们不论处于什么阶段,都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做一个积极奉献的、负责任的公民。
刘继文: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应当是一辈子的事情。无论任何时候,加强党性将作为我毕生的必修课。
最后,李依霖老师总结道:“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相比,意味着距离正式党员更近一步。党员是光荣的身份,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今天,第11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圆满结束。同时,对于59位学员来说,结业并非终点,新的征程已开启,民社学子前进不止,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