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委动态

首页 > 党群 > 党建 > 党委动态 > 正文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暨第三次理论中心组学习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04-10   作者:李依霖   编辑:何佳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以及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问候,勉励他们“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更加深刻领会回信精神,在学院党委的引领下,学院领导班子带头,组织广大师生党员进行学习和讨论,并列入学院理论中心组第三次学习材料。

一、同辈:共鸣与使命

作为被习总书记称为“堪当大任”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的同龄人,广大学生党员受到了明显触动和感召。

(一)事先设置问题,引导深入思考

4月2日下午16:00,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组织了一次线上集中学习研讨,支部全体成员参与了本次学习,在集体学习之前,支部书记冯溪歌用提问的方式引导支部同志结合个人实际进行思考: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脱贫攻坚主要取得了哪些决定性成就?目前仍面临哪些困难挑战?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身为大学生党员的你有哪些感想和启发?等等。

经过学习和思考,各位党员纷纷发表了个人学习体会:江润华提到我国在扶贫脱贫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黄子维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回信时,充分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与人民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意识到了肩上担负的责任。赵春燕认为我们青年学生要具备国际视野,中国与世界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战胜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国携起手来,我们青年学生要勇于做中国同各国交流的使者,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成效:支部书记冯溪歌总结到,通过这次集中学习、交流和讨论,支部成员在思想认识上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同志们能将所学所得内化于心,落实到今后的学习实践中。

(二)同龄示范在前,见贤必当思齐

2020年4月1日,考古文博硕士生党支部通过线下个人自学,提交讨论心得的方式,组织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开展了学习。

支部书记李航首先表示,关键时刻全体党员挺身而出、勇于承担,全国7000多万党员齐心协力捐款80多亿,正体现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支委张锦华说,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党员黄应飞、李媛、曹艺、郝文丽、段姗姗、陈丽园、张嘉琳等同志普遍认为在这场与疫情的战斗中,无数90后、95后甚至00后,撕掉了身上“任性”“自我”“娇气”“不靠谱”的标签,用实干担当证明人生本色。发展对象陈美红则把这场彪炳生辉、壮阔恢宏的防疫攻坚战,比作新时代中国青年人的成人礼。积极分子薛艺伟表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从未被压垮。反而变得越来越勇敢,从苦难中成长和崛起。支委霍蒙亚,积极分子杨潇涵、王晶、韩晶表示习总书记的这封回信不仅仅是给北大学生的,更是给所有的中国青年的。同样作为一名‘90后’党员,会积极向他们看齐,提高自身素质,希望早日成为在国家有难时真正能贡献出自己力量的人。

同期,社工专硕联合党支部也通过线下自学方式,组织所有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了学习。发言也体现了对青年一代使命的清晰认识和见贤思齐的决心:

党员海梦雨表示,援鄂90后因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而获得力量,因付出、努力、奉献而锻炼了品德,因胸怀国家与人民而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发展对象李姝晓则表示,我们走在大路上,吾辈自强勇担当。

2018级民理研究院硕博联合党支部、民族学硕博第一党支部等学生支部也以各种方式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在党员中引发强烈共鸣和使命感。

成效:回信对象的年龄特征,唤起了学生党员们的强烈共鸣和同行赶超之心,他们表示要用读书积蓄力量,用行动肩负责任,用过硬的本领来回应时代的挑战和责任担当,让大写的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三)务实贴近专业,奉献时不我待

2020年4月1日14:00:00,民俗学硕博联合党支部支部党员及积极分子共10人,通过线上集中研讨的形式进行了学习,侧重结合本专业所学以及规划进行探讨。

党员张瑜是川大河村疫情防控专班志愿者。她说,我深知民俗学学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承接先前学术传统,在促进乡村振兴、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党员赵尔文达奉献的方式很平实,作为子女、社区成员、班长和民俗学专业博士,用不同的方式默默付出。

入党积极分子姚昶宇在疫情期间,积极捐款捐物,在微博微信上积极创作或转发科普性、有号召力的文章,宣传正能量,在小区当志愿者,希望以小小的温暖传递热度,去凝聚爱和力量。

入党积极分子刘晓浪表示,要“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增添精彩的一笔,为世人去记录,去记忆,去了解过去,展望未来。

成效:见贤思齐,重在行动,支部同志在“社会需要”和“个人能力”间找到了平衡点和切入点。

二、师者:欣慰与责任

社会学教工党支部、文博教工党支部等教师支部通过网络组织学习回信精神。

(一)敬佩青年担当,激励教师育人

2020年4月1日至3日,社会学教工党支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精神,开展线上讨论,分享心得。党支部书记焦开山老师主持了活动。

任国英老师表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有责任有担当;吴莹老师认为抗疫战场上的“90后”让人觉得祖国有希望,人民有依靠;杨磊老师从新时代中国青年身上感受到了深深扎根在他们心里的浓浓的爱国之情;秦广强老师指出“90后”在抗疫防疫一线吃苦磨练、攻坚克难的积极表现,是小我融入大我、个人融入时代的最佳写照。

任国英老师、柴玲老师、杨慧老师、董研老师、安文妍老师和杨磊老师在表达对“90后”一代青年人在疫情之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行动肯定的同时,也明确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身上担负的重要使命和职责。纷纷表示应向广大年轻人学习,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投入到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心系社会发展,学者建言献策

结合社会学专业特点,党员教师还就疫情防控和社会应对机制发表了看法:代堂平老师认为应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王旭辉老师结合自己在国外访学的经历,对国外在疫情防控方面及其所暴露出的平台和机制薄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中国为全球疫情治理指明了方向;毕向阳老师认为一方面师生应服从大局安排,开展有序网络学习,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危机管理与应对机制。

成效:党支部书记焦开山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他认为,本次线上学习活动有利于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万众一心投入战斗的扎实行动,“90后”身上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和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令人钦佩,他们勇于担当、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正体现了这一代青年人应该有的风貌。通过本次学习,老师们更加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校教师,应以总书记的勉励为动力,用实际行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凝心聚力,做好抗疫教学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为抗击疫情取得最后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新时代党员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综上,通过这次学习,民社学院师生党员,认识到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和教师党员的使命和责任,教师立德树人,学生学成报国,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和建设者。民社师生上下一心,“为奉献者奉献,与逆行者同行。”

                                                                               (文:李依霖;编辑:何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