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资队伍

学院风采

民族学系

罗惠翾

发布时间:2023-04-07   作者:   编辑:

 

罗惠翾,女,汉族,籍贯云南,人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成员、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主持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研究员。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5-1999 兰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士

1999-2002 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

2002-2005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

2005.8-2006.4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助理研究员

2006.4—2012 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学术助理

2013—2017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等

2018至今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分管学科建设、人事、科研、本科教学、行政等工作

2020至今 负责协调中央民族大学四部委(中央统战部、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日常工作

教学与研究领域

主要讲授民族学导论、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民族社会学、中国民族学史等课程

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区域与民族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宗教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等领域的研究

社会兼职

2021年至今,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理事

2019年至今,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理事

海外学术交流

2009年8月赴保加利亚科学院访学

2011年9月赴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访学

2012年4月赴台湾元智大学学术交流

2019年3月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学术交流

获奖情况

1.2022年主持的“以‘四个融通’为核心的民族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2022年参加的“行行重行行:以田野调查为核心的实训育人模式”获2021 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2022年作为骨干成员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教师团队”;

4.2021年9月负责的“以‘四个融通’为核心的民族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获中央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5.2019年12月“从实求知、美美与共”的孝通班优秀教学团队(排名第二)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6.2019年12月《中央民族大学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孝通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排名第二)获国家民委民族院校教学成果评估一等奖;

7.2013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民族学卷》(排名第三)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8.2011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民族学卷》(排名第三)获“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精英阶层与现阶段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稳定研究》、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项目、国家民委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工作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课题等,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专项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教学项目

主持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民族学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研究》、北京市教改项目《新文科建设下的民族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民委教改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创新实验班——孝通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代表性成果

专著

《伊斯兰教社会功能研究——以几个穆斯林社区的对比调查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学术论文

        在《民族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北民族研究》、《理论视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发表《从“和而不同”到“和合共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民族研究》2022年第6期)、《国家凝聚力背景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年第4期)、《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几个关键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2期)等近20篇论文。并参与多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民族学》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