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先生曾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会怀念乡村的青山绿水,家乡的风俗文化,而乡土文化的逐渐消逝也让一群有志青年开始了他们“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乡土文化”的漫漫征程。
2020年2月26日,就创中心创新创业部完成并整理了对优秀创业团队——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团队的专访,由宣传推广部完成推送,为有志于振兴乡土文化的同学提供更多启发与思考。

根据受访者同济大学历史遗产保护博士研究生,美丽乡愁公益团队联合创始人崔佳滢介绍,美丽乡愁团队是同济大学一支有志于乡土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播的公益团队,成立至今已有5年之久。该团队以在祖国各地开展乡土文化实践营为主要方式,推动社区文化营造与乡土课程研发。现阶段,团队已初步研发出“田野拾荒”和“一方志”两个使用较为广泛的工具。“田野拾荒”是一个工具盒,主要受众是一些青年学子,里面包含有一些用于做乡土文化调研的工具和方法。“一方志”的课程盒子主要受众是当地的教师、志愿者以及孩子,帮助大家以更加有趣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他们团队的部门设置、工作板块、团队成员的入选要求、相关的创业经验、未来的工作规划以及创始人有关于乡土文化的相关想法。崔佳滢认为乡村文化保护最重要的是对于人的培养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培养,通过课程的设置使孩子们能够对家乡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团队现阶段得到联合国的亚太遗产中心(上海中心)以及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并希望在保持公益的情况下寻求基金或者其他合作机构以助推团队更好的发展。


此次采访为同学们提供了关于乡土文化振兴的优秀案例,鼓励更多的同学投身于乡村教育、乡土文化之中。希望在有月亮的晚上,能响起清远的笛一般的故乡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