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委

首页 > 学生 > 团委 > 正文

我院组织观看胡振华教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0-10-20   作者:团委   编辑:马溶擎

2020年10月20日,在学校关工委指导下,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关工委、团委共同组织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讲座报告活动。学院全体本科新生参加。同学们在观看讲座后纷纷表示,通过讲座了解了我校的相关历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新的理解,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将民族团结付诸于实践,以实际行动中践行“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



讲座后,同学们倍受启发,对讲座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言。

讲座中,胡老先生用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述说了我们学校的历史。从延安民族学院,到中央民族学院,最后到中央民族大学,我们的学校一直在党的领导下成长着。而共同成长着的,还有那一位位优秀的学长学姐们。他们将自己的炽热的青春挥洒在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上,和学校一同见证了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走向了民族复兴。通过视频,我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党的伟大。这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决心。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的我们,应该积极向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学习,继承延安精神,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扎实学科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0级民族学班陈志强(土家族)

我们的中央民族大学前身是延安民族学院。延安民族学院在“延安精神”的影响下,从骨子里就带有红色印记。为人民办学,为各民族团结进步办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办学,我们的民族大学就保持着这样的初心,伴着我们的红色政权成长进步。建国后的一段日子里是我们中央民族大学的高光时刻。建国初期的民族识别工作是巩固我们新生政权的重要工作,对维护我们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院早期的老师同学们积极参与,努力工作,为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牢记历史,我们能走的更远,我们终能创造出光明的未来 。

——2020级民族学班曾逸

通过聆听此次讲座,我们受益匪浅。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既要加强自身的爱国情感,保持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同时也要继承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以及工作生涯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020级社会学1班陶子怡

解放后的民族识别、56个民族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三大史诗的调查研究……胡老的讲述让我知道了民大为祖国做出的突出贡献。各民族一步跨千年的跨越里,有民大学者们为之洒下的汗水;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有民大学子奋力战斗的身影。

不仅如此,我还从胡老的身上看到了老一辈领导人为国家效力的决心,看到了他们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努力!汉满回蒙藏,壮苗彝土布……美美与共,知行合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全国同胞持有的共同信念。知行合一,是每一个民大人都应恪守的信条!我们,作为民大最新鲜的血液也必将继续发扬和继承先辈的伟大精神!我们,也必将为民大在新时代里继续攻下一座座辉煌的里程碑!

——2020级社会学1班沈健(彝族)

“我们大学是民族团结的大家庭,要接受民族团结的教育,要和各民族师生搞好团结。”胡振华教授这样说。我是一名藏族同胞,对此深深地赞同。在民大,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因为团结,各个民族可以像花朵一样自由开放,构成一个百花灿烂的花园,而在这个花园里,我和各个民族的同胞一样,很开心。

“民大人要立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在报告的后半部分,教授说他作为一个年过90的老爷爷给我们一点喜欢听的嘱咐。我想,我在以后的路上,要遵从他的谆谆教诲。成为一名有科学世界观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自觉学习,努力发出微光。在我的生活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政策的力量,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我是幸福的。在以后我也会以己之力去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去呼吁民族团结。教授90岁了,每年都要去看一看天安门,我想,这一个细微的行动,体现出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情怀。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与祖国一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20级社会学2班赤列曲珍(藏族)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方力量,带领各民族从一穷二白的困境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央民族大学从1951年建校以来,培养数百千计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巩固了中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齐头并进团结一心,我想这就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所在,让我们共同为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而奋斗。

——2020级社会学2班申书韩(朝鲜族)

近日,在学校听了关于“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讲座,感受颇深。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或许正是因为在团结包容的民大,让我对于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与感悟更深刻些。

“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结构、功能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解读,有些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有偏差,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和功能,使之正确地、有效地发挥凝聚人心,振兴中华民族的作用很有必要。

我们需要在各个民族之间架起相互学习、沟通、理解的桥梁,构建起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显示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你我民大学子做起!

——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班马萍(回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我国的历史典籍中,有大量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通过深入研究,生动地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层面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既尊重“多元”,更强调“一体”,以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一体”的认同。“多元”指的是多民族亦即56个民族,“一体”指的是由56个民族所构成的中华民族。我们既要尊重“多元”存在的客观事实,更要认识到强调“一体”对于维护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维护好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关系56个民族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

——2020文物与博物馆学班马禾(回族)

在有幸踏入民大校门,成为一名民大新生的第十天,我们统一组织观看了胡教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题的新生入学教育讲座。胡教授将民大的历史底蕴向屏幕前的我们娓娓道来。我惊诧于民族服装博物馆中华服衣裳的精美,惊异于民大美美与共的文化包容,更惊艳于几十年风云变换为这里谱写出的千行华章。

听着一字字镌进了历史长卷的岁月沿革,读着一条条打在屏幕上的先师教诲,一种作为民大学子的使命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这里是承载了那么多光辉岁月的地方,是那么多前人名家的母校,也是我的大学,是每一名或新或老、或在校或离校的民大人的大学!她广爱着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区域来的孩子,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与无微不至的关怀。

——2020级孝通班孟芊妤